【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文化讲座有感】


【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文化讲座有感】
非常荣幸受邀出席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文化讲座,由同德书报社共同主办。本次讲座不仅缅怀一代伟人的革命精神,更展现了孙中山理念在新加坡的延续与影响。

特别感谢鲁虎博士(新加坡社科大学中文系历史讲师)的精彩讲解。他详细介绍了盛梦琴学者,这位受日本农科大学训练的南来学者,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的推广与社会公益事业。盛梦琴的孙女、文史研究者盛惠龄女士,也在现场分享祖父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我们还原了那个时代的峥嵘岁月。

孙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回响
孙中山先生倡导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强调民主共和理念,这与今日新加坡“追求平等、民主社会”的价值观高度契合。他提出“培植人才,为自强之计”,成为我们今日持续培养多元社会人才的精神坐标。

从同盟会到同德书报社
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志士在日本成立同盟会,汇聚海内外力量,旨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的主要发起人中,许多为潮汕籍精英,在新加坡创办同德书报社,并通过推广国语教育,凝聚南洋华人社会。取代同盟会的在新加坡国民党因英殖民地政府的政策调整而失去的合法地位,却通过同德书报社延续其文化使命,成为当年无数青年人的思想启蒙之地。
盛梦琴学者的时代担当
盛梦琴曾于湖南时务学堂提出:“培植人才,为自强之计”,这一理念贯穿他的一生。他在同德书报社开办国语班、日文班,并成为华民政务司帮办孙崇瑜的日文老师。他与在同德书报社创办圣约翰救伤队的胡载坤医生交情深厚。二战爆发前,同德书报社他们已培训逾200名救伤员,为战时前线提供了坚实的人道支援。同德书报社选择圣约翰救伤队而非红十字会,正是为了获得英国殖民政府的合法认可,最终由时任总督金文泰亲自颁发证书。


在*农业与农学(生态)*领域,盛梦琴同样贡献卓著。曾远赴广西,考察大规模垦殖投资。他在华侨垦殖公司发起人大会上,详细讲述当时广西的土壤、气候与军政。华侨垦殖公司在成功买下两座桐树林,为抗日战争做出一定的贡献。
#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